根据我站田间调查,结合种植结构、天气预报和历史资料等因子综合分析,水稻第二代二化螟发生趋势预报如下:
1、发生期:(月/日)
始盛期 高峰期 盛末期
成虫羽化 7月7日 7月13日 7月22日
幼虫孵化 7月14日 7月20日 7月29日
2、发生趋势:预计中等程度发生(3级)。
一、预报依据
1、发育进度:本站7月5日在军垦、排市等地剥查二化螟42头,幼虫16头,蛹21头,蛹壳5头,化蛹率61.9%(含羽化),羽化率11.9%,其中一级蛹3头,占7.1%,二级蛹5头,占11.9%,三级蛹4头,占9.5%,四级蛹5头,占11.9%,五级蛹2头,占4.8%,六级蛹1头,占2.4%。
2、残虫基数:本站调查在排市、军垦、荆头山调查,早稻田一代二化螟平均亩残虫量1570头,最高2200头,虫量基数较大。
3、水稻生育期:7月中下旬中稻处于分蘖期,植株嫩绿,营养丰富,有利于螟虫取食为害,会造成水稻枯心苗。
4、气象因子:据天气预报,7月份气温逐步升高,对二化螟虫卵孵化有利。
二、防治技术
1、防治适期:7月14日-7月21日。
2、防治对象田:中稻大田。
3、防治方法:
(1)物理防治:安装二化螟诱捕器(性诱、食诱均可)诱杀成虫。
(2)生物防治:每亩用100亿孢子/克绿僵菌60毫升,或者每亩用25%乙基多杀菌素(爱多乐)水分散粒剂12克,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。
(3)化学防治:可选以下一种药剂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。
20%氯虫苯甲酰胺(康宽)悬浮剂10毫升/亩;或者6%阿维·氯苯酰悬浮剂(亮泰、宝剑)悬浮剂40~50毫升/亩;或者10%溴氰虫酰胺(倍内威)可分散油悬浮剂20~25毫升/亩。
二化螟虫量多的田块,另加5%虱螨脲50毫升/亩混配,防治效果更好,第一次用药建议在卵块变黑时开展防治,间隔7 天再防一次。
注意事项:高温季节安全使用农药,喷洒时注意个人防护。使用农药后的包装废弃物要集中处理,不能随意丢弃,可送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站点处理,以免造成农药污染。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